往往工程師們在布局上花費的時刻和精力也許多,預布局—前仿真—再布局—優化,這些進程大概占整個項目設計時刻的50%,甚至更多。
下面就總結一個大致的布局過程及規矩,僅供參考。
實踐電路設計中還要考慮許多其他的問題,如散熱、機械性能及一些特別電路的擺放問題,詳細的布局原則依據實踐使用而定。
布局首先要從了解體系電路原理圖開始,必須在各個電路中區分數字、模仿、混合數字/模仿元器件(可檢查芯片材料),并留意各IC芯片電源和信號引腳的定位。
依據電路中各部分所占的比重,開始區分數字電路、模仿電路在PCB上的布線區域,讓數字元器件、模仿元器件及其相應布線盡量遠離并限定在各自的布線區域內。區域區分結束后,就能夠進行元器件的放置,一般次序是是混合型器件—模仿元器件—數字元器件—旁路電容。
數模混合元器件一定要放置在數字信號區域和模仿信號區域的接壤之處,并留意正確的方向,即數字信號和模仿信號引腳朝向各自的布線區域;純數字或模仿元器件一定要放置在各自規定的范圍之內;晶振電路盡量接近其驅動器件。
對噪聲靈敏的器件要遠離高頻信號布線,同時,像參考電壓Uref之類對噪聲比較靈敏的信號也要遠離易發生高噪聲的元器件。
數字元器件一般情況下盡量集中放置,能夠減小線長,降低噪聲。但如果是有時序要求限制的信號布線,則需求依據線長和結構進行布局的調整,詳細應該經過仿真來確認。旁路電容需求盡量接近芯片電源引腳放置,尤其是高頻電容,在電源接口鄰近能夠放置大容量(如47uF)的電容,以保持電源穩定,降低低頻噪聲的干擾。
